2020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為10638.9億元,占國內GDP的1%。2021年,全國財政生態環保投入8210億元,中央財政安排生態環保資金4374億元。2022年,對環保行業來說又將是不平凡的一年!【詳細】
“十四五”是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難得機遇期。且隨著2021年的各項利好政策落實,2022年還將成為儲能的訂單放量元年。【詳細】
進入2022年,各地城市管道更新計劃很多都已密集開工,各類管道需求進入初期放量階段。有機構預測稱,“十四五”期間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帶來的市場空間有望達191億元。【詳細】
展望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可以發現,新能源汽車未來將成為電動化與智能化高度融合的載體,作為交通領域“脫碳”的主力選手,推動汽車生態重塑。【詳細】
整體來看,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景氣度上行,充電樁等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必然會迎來加快增長,以推動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保有量配比更趨于合理。【詳細】
雙碳目標下,我國迎來了“十四五”開年紅。2022年,環保行業迎來了更具挑戰的開始,也預見了更值得期許的未來。【詳細】
《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發布,#環?;?這個話題不意外地成為2022年開年行業熱搜。【詳細】
2021年的江湖,與以往有些不同。為什么是2021年?不同的企業分別做出了什么樣的選擇?這樣的格局里,呈現著什么樣的市場機會?【詳細】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環評行業發展總體上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態勢。未來,在政策指引下,環評源頭預防作用進一步提升、排污許可核心制度進一步穩固、制度創新體系進一步豐富、基礎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詳細】
2021年受差異化限產與江蘇、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浙江等地差異化水電價、地方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強力推進影響,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情況同比增幅較大。【詳細】
2022年,堅持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治理相協同、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協同、本地治污和區域共治相協同,全面抓好各項措施落實,切實提升治理能力。【詳細】
拽著“十三五”的尾巴,迎面進入“十四五”的創業板,為環保企業帶來了怎樣的舞臺呢?本文對2021年涉環保業務的創業板IPO進行盤點。【詳細】
據不完全統計,2021新增的涉環保業務的上市公司達43家,擬募集資金共約199.39億元,新增環保企業數量之多在產業發展史上確實少見。【詳細】
2021年行業總產值預計約200億元,利潤約19.5億元,利潤率10%左。燒結機頭煙氣袋式除塵取得重大突破,大型燒結煙氣多污染物協同凈化技術擴大應用,多功能過濾材料開發取得顯著進展,密閉鐵合金爐煤氣干法凈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和進展。【詳細】
2020年全國生態環保產業(環境治理)營業收入約1.95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約7.3%,其中環境服務營業收入約1.2萬億元,同比增長約9.7%。【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