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碳達峰、碳中和熱度不減,雙碳目標下的行業高質量轉型面臨更大的挑戰和機遇。進入新的一年,2022開年當仁不讓的熱點——北京冬奧會,也秉持綠色辦奧的原則,刷了一波綠色電力、低碳、碳匯、綠色建筑、灰水再利用、可降解材料、低碳交通、核證自愿減排、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系統......等一系列關鍵詞的熱榜,不愧國際奧委會相關負責人“北京冬奧會是綠色奧運的重大里程碑”的贊譽。
當然,目光放遠,全球雙碳之旅仍在繼續。我們接著來“碳”營!讓你對更多“雙碳”動態了然于心 ↓
國際要聞:
1、美國公布一項新計劃,5年內撥款近50億美元建造數千座電動汽車充電站。
2、印度承諾到2070年實現碳凈零排放的目標。
3、柬埔寨發布“碳中和長期戰略(LTS4CN)”,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4、歐盟內部市場專員蒂埃里·布雷頓表示,到2050年前,歐盟需要吸引5000億歐元投資建設新一代核電站。
5、LG新能源首次公開募股(IPO)累計認購額和認購人數雙雙創下韓國最高紀錄(114.06萬億韓元和442.4萬)。
科技動態:
1、美國和韓國科學家聯合開發出一種新的水分解工藝和
催化劑材料,氧化物基底用到的貴金屬元素更少。
2、一個由京都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氫工廠設計,根據國際標準的影響評估方法ReCiPe2016,SABI-氫氣系統每生產一公斤氫氣僅排放1.04公斤二氧化碳,這是現有所有制氫方法中最小的數值。
3、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項新技術,使用液態金屬,特別是一種叫做共晶鎵銦(EGaIn)的合金,迅速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態碳,為碳排放捕集、貯存和運輸提供了新思路。
4、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林鴻宣研究組發表論文稱,成功分離克隆了水稻抗熱QTL TT2(“抗熱水稻”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5、美國一個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的“人工樹葉”系統捕獲二氧化碳的速度是當前技術的100倍。
國內要聞:
1、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表示,北京冬奧會將實現全部碳中和。
2、中證指數有限公司聯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編制開發的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正式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發布。
據悉,截至2021年末,指數樣本由100個滬深市場上市公司證券構成,樣本公司總市值8.5萬億元。其中,新能源車、新能源發電、儲能以及減碳固碳技術等上市公司證券共66只。
3、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的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4、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近日發布的《2021—2022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首次超過煤電。
5、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求2022年要把碳達峰碳中和擺在環資工作的突出位置。
6、國家開發銀行獲得中國人民銀行發放的首批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102.67億元。
國內政策動態:
我要評論